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浏览量:发布时间:2014-04-17

——在北方工业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王晓纯

(2014年4月17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教代会作报告,主题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报告分三个部分,请同志们审议。

第一部分  2013年学校主要工作总结

2013年,学校在党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各项精神与工作部署,按照“内修品质,外树形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围绕中心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在全校干部师生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绩。

一、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173名,本科办学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我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坚持人才培养为本,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9月,我校“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我校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2013年5月由我校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联合申报的“北方工业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11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我校第二个进入该项计划的专业。

生源质量不断改善。由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我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好。2013年,在全国27个省区共计招生2747人,招生数为近年最多。在招生的省区中,有22个省区被列为一本批次招生。共有23个省区理科调档分超过当地重点线,其中3个省份调档分超过一本线40分,6个省区调档分超过一本线30。分数达到当地重点线110%或超过当地重点线50分的录取者213人。

考研成绩不断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结合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教务处与各学院齐心协力为考研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2013年考取研究生、出国深造两项合计的总升学率超过20%,达到了我校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保持较高水平。在2013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我校2011级本科生首次通过率达到71.04%,超出北京地区高校首次平均通过率19个百分点,是我校历年来高出北京地区高校首次平均通过率最多的一年。在北京市属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二,在以工科为主的市属院校中首次通过率排名第一,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学校长期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屡获大奖,获奖项目及人数继续保持高位。2013年,我校共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学科竞赛40项,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达838人次。

教学工作会议推动内涵式发展。学校于2013年秋季学期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会议。这次教学工作会议,按照“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总结了经验、成绩,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会议还表彰了一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教育教学成果。

继续教育规模保持稳定,以本科为主的继续教育学生达到3000名。继续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顺利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首次校外站点检查评估,有3个教学站获评“办学特色教学站”。

二、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继续保持适度发展的态势。2013年共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20多名,还招收了7名外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报考人数、重点高校生源比例都达到历史新高。完成了43名应届研究生的推免工作。完成了我校首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目前我校研究生规模达到2082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达到1664人。研究生导师达到370名。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13年我校共有毕业研究生504人,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6%,达到北京市平均水平。

三、科研实力持续提升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校全年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3032万元。在去年全国经济增速下降,相关行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校科研经费总量较2012年有增长,连续4年超过亿元。

2013年我校承担国家级项目58项,新增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863计划项目1项,合作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新增863合作项目1项)。

2013年我校发表论文总数89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被检索321篇(SCI期刊论文45篇,EI期刊论文81篇,EI会议论文122篇,ISTP会议论文21篇,CSSCI期刊论文52篇),以第一作者署名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4篇,出版专著29部。

2013年新增省部级奖项认定总数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3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8项,集成电路布图3项,软件著作权23项。

2013年3月学校召开了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工作会议,对学校近年来的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发展思路和举措。会议对“十一五”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进行了表彰。

四、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推进

学校将人才作为兴校之本,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2013年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38名,其中引进教授1名(该同志已入选2014年长城学者计划),副高级职称3名。在人才引进中注重团队建设、学缘结构、留学经历、工作经历、学术水平、学术方向、发展潜力、导师影响力等因素。

我校在编教职工达到1001人,专任教师77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7.42%,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47.48%。教授、正高职称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52%。教师队伍总量的扩大和整体实力的提高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2013开展各类培训1329人次,资助培训经费129.3万。有2人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2人入选特聘教授计划(其中千人计划1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1名)、1个团队入选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1人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12人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1人评为科技新星、25人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学校还建立了与北京市对应的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机制。

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中,实施了新的聘任实施办法和基本条件,完善了聘任过程,学术评价采用了大学科组方式,增设并首次开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的评聘,改革了教育管理研究系列的评审过程。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本年度举办了第27届大学生文化节、科学节、体育节和第28届大学生艺术节,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70余项,参与学生达到近2万人次。北京园博会期间,我校475名志愿者累计完成6202个服务班次,荣获优秀荣誉称号。大学生艺术团在2013年取得丰硕成果,在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3项一等奖等奖励。这些活动寓教于乐,传递了正能量,唱响了中国梦。

开展富有实效的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2013年全校共计5089人、9063人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及补助金,总金额达到1789万元;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及补助金1414万元,人均9078元,个人最多获资助2334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保持优良的学风,获奖比例高达88%。2013年暑假期间,学工办组织辅导员利用暑假分赴全国多地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慰问活动。这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3年学工办被评为“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13届共有本科毕业生2621人,截至2013年9月,本科生就业率为96%,高于北京高校平均水平。学生就业质量良好。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稳步拓展

外国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派出学习学生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共接收长期外国留学生435名,比2012年增长36%;其中秋季在读学历留学生196人(本科生180人、硕士研究生16名)。留学生生源国别更加多样化,涉及30多个国家。同时还积极拓宽我校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渠道, 2013年共派出274名同学赴国外友好院校学习交流。派出学生学习认真刻苦,表现出良好的学风和上进精神。

国际交流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2013年学校同巴西、格鲁吉亚、波黑、韩国等国的5所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同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开展了3+2本硕连读项目。目前与我校开展长期稳定合作的学校达到12个国家的24所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务实。

七、校园基本建设顺利进行

2013年我校列入市教委“三年规划”的四个项目已全部落实,其中学生服务楼、学生十公寓已竣工、投入使用,第三实验楼、学生十一公寓正在施工。四个项目总建筑面积95578㎡,总投资4.06亿元。这是我校继2005年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校舍建设高潮。2013年完成基建投资9500万元,这是我校基建工作历史上完成基建投资最多的一年。由于我校基建工程进展顺利,经基建处和财务处努力,北京市财政给予我校预算外的基建经费补贴,极大地缓解了学校自筹基建经费的压力。

2013年完成大修投资4346.1万元,其中完成市财政大修专项投资1330万元,完成学校自筹资金大修项目投资3016.1万元。

八、校园管理规范有序

后勤部门本着服从大局、服务育人的精神,严格管理,科学调度,实现了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学校食堂投入320多万元进行成本补贴,在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后勤集团确保了5个学生基本伙食堂质量不变、数量不变、价格基本不变,做到了食品安全和学生就餐稳定。后勤部门有多人、多个部门获得上级表彰。2013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3年学校财务工作实现了安全、规范、优质运行,收入支出平衡。学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在2012年基础上又有所压缩。教职工福利待遇有保障。

学校资产稳定增长,并得到有效利用。截至2013年年底,我校固定资产总值突破10亿元,达到105095.54万元,比年初增加21281万元。

认真开展审计工作,进行了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项目审计等,审计金额达135,311.37万元,其中基建工程、修缮项目送审金额合计37981.00万元,审减额1,675.72万元,审减率4.41%,提出审计意见共计287条,为各类经费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有力保证。

积极发挥离退休人员和工会、团委等组织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鼓励全体师生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2013年学校获“北京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北京市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称号,1人被评为北京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我校实现了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长期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在2013年北京市教育工委等部门组织的北京高校美丽校园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北京“十佳美丽校园”,市属高校仅有两所入选。

2013年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学校实现了高位、平稳、持续的发展。这是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成果,也为全面实现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校事业虽然取得良好发展,但从整体水平来看,仍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与我们的目标期待还存在相当距离。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不足:一是办学特色需要进一步彰显,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现有一些管理机制体制还存在与学校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四是改革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要认真反思差距、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我们努力的方向,以期少走弯路。

第二部分  2014年学校工作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有关精神与工作部署,按照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学术优先,尊师爱生,协调办学。

要进一步总结学校办学经验、吸收国内外大学成功做法,不断丰富完善我校办学理念。要把育人为本、学术优先、尊师爱生、协调办学等理念,全面贯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

育人为本:既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又是学校价值体现,也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工作的期待。不断深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完善和实施“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成长为人格健全、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的人。

学术优先:必须坚持办好大学重在学术品质的观念;必须坚持学研并举,科研与教学都要突出学术性;必须全方位营造尊重学术的办学环境,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体现学术优先。

尊师爱生: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活力。营造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专业、尊重教师贡献的良好环境。在关爱学生方面,倡导亦师亦友、和而不同的关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协调办学:协调,不仅是发展方式,也是一种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校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党政关系协调,学术与行政工作协调,校院分工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协调等。

总体目标:激发活力、深化改革,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发展,使各方面工作有力开展、取得成效,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水平、科研和服务经济社会实力、人才队伍建设实效、校园建设和后勤服务质量等,在2013年基础上均有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完成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部分  2014年学校主要工作部署

一、本科教学工作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办学”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继续教育要稳定规模,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影响力,打造继续教育品牌。

(一)优化专业建设。对各专业采取分类建设的方针。

以智能交通控制为特色的控制类和电类专业群、以计算机科学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和以机械设计制造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与成型技术专业群,以管理为核心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以建筑学为核心的设计类专业群,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应用特色,密切与经济社会尤其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增强专业实力。

法学、会计学等职业特色明显的专业,要充分调研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国家特别是北京市对人才需求情况,组建吸收企、事业用人单位人员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对于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和文化创意专业群等新兴新办专业,要加强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的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办出特色和水平。

对于文科类专业,要瞄准社会需求,加大与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加强与我校其他学科专业的融合,做实做强实践环节,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二)积极推进三级骨干课程建设。继续做好校、院、系三级骨干课程建设体系。要建设和形成实力强、水平高的骨干课程教学团队,逐步将各级骨干课程建设成为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出版骨干课程系列教材,做好申报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经典教材的准备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成效。要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引进和建设一批新颖优质课程,加强对虚拟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力度,关注慕课(moocs)以及微课程的发展,建立师生网络互动交流优质平台。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制定完善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探索建立学校与科研院所、政府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逐步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办法。要制定完善各级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的办法,教师相互听课、开展教研的办法,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引进校外名师参与教学办法,教学各环节工作量计算办法,不同类型、职称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办法等。

(五)进一步改进招生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特点和办学成效,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为招生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争取一本招生的省份扩大到25个,除个别地区外,基本实现一本招生全覆盖。做好对港澳台地区的招生工作,扩大在港澳台地区的招生规模。

二、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发展学科和研究生教育是我校提升办学层次的关键。要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强实力,形成特色。

(一)调整学科方向与布局、培育优势特色学科。进一步调整学科方向和布局专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三个转变”,即体现国家建设发展目标的优势学科从国内领先研究到国际领先研究的转变;体现行业特点的传统学科向体现21世纪高新技术主干学科的转变;以工科为主的学科结构向综合性交叉学科的转变。

要集中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布局、重点发展,创建一批优势学科,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支持已有很好基础和形成很强的学术团队的学科,以期形成我校的优势学科;同时,重点培育智能交通、云计算等二级学科,形成我校特色学科。重点支持、重点培育的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申报博士点、培养博士生的条件。

(二)做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各项工作。我校“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博士培养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部署,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整合学校相关学科的优质资源,联合高水平大学相关学科和企事业单位,实现战略合作,以培养国家特殊需求人才为目标,制定好各项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确保该项目的高水平发展,拉动我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

(三)抓好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点后期建设。2013年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的要求,完成了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要以当前国家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契机,确保申报工作顺利进行;对获批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要加强后期建设,促进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四)努力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做好2014年硕士研究生初试入学考试、复试调剂录取工作。做好2014年博士生招生录取工作。要利用国家改革研究生培养教育收费改革的契机,做好2015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准备工作,努力提高生源质量,扩大招生规模。

要探索建立多元的研究生招生机制。适应新的形势,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积极推进导师、企业、社会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机制建设。各个学科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名额要逐步与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成果挂钩,并向学术水平高、科研项目和经费充足的学科和导师倾斜。

(五)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分类培养体制。要建立和完善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学术型研究生要以学术创新为主线,加强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专业型研究生要以应用技术创新为主线,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个学科要科学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加强建设。尤其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要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与学位论文的管理,开始实施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匿名送审办法,进一步加大论文质量的监控力度,提高论文质量。继续开展2014年研究生课程群建设项目,落实2013年研究生课程群项目的验收工作,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分类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留学生)。

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研究生导师要经常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学者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合作,以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三、科研工作

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和体系建设为手段,坚持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重,重视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突出特色,保持优势,形成创新驱动、重点跨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科研工作格局。

(一)积极做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做好校内16个校属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北京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跟踪和推进我校北京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的申报工作,力争新增2—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二)组织筹备建设北方工业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文件和即将发布的“京校十条”精神,组织筹备建设北方工业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工作,为我校各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平台,并为大学生、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基地。

(三)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制机制。要按照鼓励创新、注重质量、体现学科差异的原则,实施分类评价,对理工、人文社会学科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奖励制度。

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队伍,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

要整合全校信息资源,建立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信息资源综合分析和深度开发服务。

(四)促进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增长。继续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报高水平的国家项目,继续鼓励支持教师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争取今年国家级项目(课题)和科研经费总量较2013年均有一定增长。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育人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继续围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原有基础上,深入挖掘“四大节”内涵,结合当前高校热点和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设计编排一系列贴近校园生活的活动和节目,寓教于乐。

(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工作实践和教育成效,强化理论支撑,探索打造符合教学特点、管理特色的学生工作品牌。加强教育、培养、管理,提升辅导员队伍动力、能力建设水平。及时补充、引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目标管理,修订《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北京高校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贯彻执行情况自测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自测自评工作。整合学生工作目前拥有的多个网络平台,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统一的学生网络服务平台。

(三)继续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开展有益身心、有助于专业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以学习困难群体为切入点,有计划、分步骤地针对学业困难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业辅导。组织校内名师开展面向学生的“名师工作坊”,发挥优秀专任教师学术水平高,受学生尊崇等优势,有效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升考研率、四级首次通过率、竞赛获奖率等重要办学指标,进一步拉动学风的提升。

(四)切实做好毕业生相关工作。成立生涯与就业指导专家顾问团,提高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校企联系,建设校企俱乐部,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提供信息,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做好《北方工业大学就业质量报告》的制订工作。确保就业率、就业质量保持较好水平。

五、教师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做好人才引进工作。2014计划引进各类人才40人左右。人才引进要做到及早、按需、规范、优质。争取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超过50%。

(二)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措资金支持、资助外语教师、双语课教师以及与国外大学有合作项目的教师出国进修、培训以及开展合作研究。

以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目标,坚持全面培养、重点培养、选拔培养、持续培养思路,深化人才培养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北方工业大学人才强校行动计划;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特别是以国家自然基金委优青等项目为依托,加大人才培养选拔的力度。通过建立人才培养特区,着力自主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深化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完善与落实青年教师助理岗位制度。进一步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善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助理的团队考核工作,落实青年教师助理教学上岗考核工作。

做好青年教师联谊会工作。以与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抓手,以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团队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创造良好平台。

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这个平台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研讨、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推广教学创新成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培养措施,做到及时关心关注、及时跟踪反馈,将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落到实处。依托学校重点学科、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等,自主培育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骨干教师。搭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平台,继续开展青年骨干教师、校内名师评选,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发展,尽快成长成才。

(三)做好岗位职务聘任和职务晋升聘任工作。2014年学校将开展新一聘期职务岗位分级工作和校内岗位聘任工作。要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思想,以有利于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为目标,坚持分类设岗、分类培养、分类成才、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思路做好聘任工作。以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为目标,以突出重点、简化指标为原则,科学制定新聘期的单位与个人考核标准。完成本聘期的聘期考核工作。做好各类职务晋升聘任工作。

(四)完善薪酬分配办法。以有利于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体现教职工的业绩与贡献为目标,以上级精神为指导,完善薪酬分配办法,特别是完善绩效津贴、调整津贴、年终绩效等的分配办法。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努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和合作范围,做好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服务、管理,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做好我校学生境外交流学习工作,为学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做好外国留学生招生、管理、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包括学校配套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提高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数量和生源质量,优化留学生生源国别结构,力争长期外国留学生的规模比2013年增加80人,2014年秋季学期在校学历留学生人数比2013年增加30%。

制定完善留学生管理、培养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努力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二)为在校生出国交流学习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挖掘国外教育资源,努力为更多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渠道和机会,加强对参加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使各项目的管理和运作更加规范化,提高项目质量,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努力使我校2014年派送境外参加交流学习项目的学生总人数比2013年增加20%。

(三)密切同国外友好院校的关系并推进项目合作。推进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南方州立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在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工科专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的协商工作。继续寻求与国外优秀高校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密切同非洲、亚洲高校的联系,积极吸引有关院校学生通过2+2联合培养模式来我校参加本科学习,以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

(四)规范因公派出管理和做好有关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我校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因公出国(境)管理的新政策和新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和完善我校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

七、基本建设工作

做好校园基建工程的科学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科学合理规划校园未来基建项目。

(一)做好在建工程及配套建设。认真做好第三实验楼、学生十一公寓等两个工程的建设,做好周边水电暖等管线敷设工作,为两个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创造条件。

(二)做好大修改造工程。统筹协调,做好大修改造工作,特别是供电增容改造项目,力争在2014年全面完成,使供电总容量由现在的10200KVA达到23600KVA,有效缓解学校用电紧张的矛盾。

(三)做好校园规划及相关项目申报工作。做好《2012~2020年北方工业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报审工作;做好校园B-C区过街天桥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协调和申报东围墙内留学生公寓建设工作。

八、提高校园管理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和审计工作。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指示精神,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加强各项经费管理,做到开支合理规范,收支总体平衡,预算科学严谨,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的绩效水平。成立学校经费预算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财务预算工作的指导、管理。做好各项审计工作,特别是做好大中型基建项目的跟踪审计、大修项目的完工审计、相关项目的专项审计、中层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

(二)做好后勤服务和资产管理工作。后勤部门要本着服务师生、服务育人、服从大局的原则,要以建设一流后勤服务体系为目标,牢固树立一流的服务意识、一流的服务标准,建立食堂、公寓、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教学生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师生生活安全稳定。

要做好伙食工作,保证学生5个基本伙食堂的价格、质量、数量的稳定。要建立食物安全监控体系,确保食物安全。要改善经营方式,减少食物浪费。

投入较大的资金,开展教学楼卫生环境专项治理,提高学校卫生质量标准。绿化工作要在已有成绩基础上在质量上有新的提高。

在全校开展节能工作。在分区供暖的基础上,要形成“看天烧火”的供暖机制。要建立节约有奖的机制。要逐步建立实验室用电的计量管理制度。扩大污水处理能力和中水的利用,扩大新能源的应用,减少天然气的用量。

利用新建成的“公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做好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用房的分配调整、科学管理工作,提高办公用房使用效率。

九、建设和谐美丽校园

凝聚各方力量,营造和谐氛围,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学校发展。

(一)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根据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关于深入推进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我校《关于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做实做强“平安校园”六大体系的建设,迎接2014年下半年市委教育工委的达标验收。建立学校公共安全信息平台,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防范要求,及时向全校师生群发公告、警示、通知、宣传等。

(二)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积极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积极支持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自主开展工作和活动,发挥自身作用;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监督,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争取在2014年将校歌定稿。

(三)以凝聚力量、外树形象为目标,做好宣传工作。要积极宣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塑造学校良好精神品格。要积极向社会展示学校办学成效和师生风貌,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四)成立北方工业大学校友会。广泛开展校友联络工作,推动在校师生与校友的沟通、互动,为在校师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发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号召,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充分尊重和发挥全体师生的主体精神,以强烈的改革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学校“内修品质,外树形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办学思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为把我校早日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